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

流水。落花。古道

龍潭的小粗坑古道,溪流夾伴油桐樹,每當五月的桐花季,滿山雪白油桐飄落,順溪漂流的落花,把小粗坑古道,妝點成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一般。


「粗坑」原是此地小溪的名字,主流稱為大粗坑,支流稱為小粗坑,小粗坑古道是日據時代闢建、沿著小粗坑溪溯溪而上的小徑,當時是一條牛車道,據說可直達石門水庫。早年這條路是粗坑、關西十寮、竹坊、茅武督等地居民運送物資出入的必經之路,風光多年,後來由於興建石門水庫,淹沒了許多田園屋舍,居民陸續他遷,山區住戶越來越少,加上童話世界闢建後,興建了可通行汽車的柏油馬路,古道因此失去了交通的重要性而逐漸沒落。


古道範圍不大,從入口處客家伯公廟一直走到石門山與粗坑山登山口,來回全程約1.5小時,綠蔭遮蔽,蛇木叢生,還有潺潺小溪相伴,一路走來備覺神清氣爽,沿途種有許多油桐樹,隨處可見桐花飄落地面、水面,令人驚豔。沿途並有許多景觀資源及農作特產,五、六月盛產新鮮香菇,仲夏時節有嫩得出水的綠竹筍,初秋有茭白筍,秋末則是苦茶收成,一片豐饒農村景象。


01.


02.


03.


04.


05.


06.


07.


08.


09.


10.


11.


12.


13.


14.


15.


16.


17.


【延伸日誌】:
花開花落
土城賞桐去
步道‧土城‧油桐花
油桐五月花似雪
油桐花開大艽芎古道


流水。落花。古道


龍潭的小粗坑古道,溪流夾伴油桐樹,每當五月的桐花季,滿山雪白油桐飄落,順溪漂流的落花,把小粗坑古道,妝點成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一般。



「粗坑」原是此地小溪的名字,主流稱為大粗坑,支流稱為小粗坑,小粗坑古道是日據時代闢建、沿著小粗坑溪溯溪而上的小徑,當時是一條牛車道,據說可直達石門水庫。早年這條路是粗坑、關西十寮、竹坊、茅武督等地居民運送物資出入的必經之路,風光多年,後來由於興建石門水庫,淹沒了許多田園屋舍,居民陸續他遷,山區住戶越來越少,加上童話世界闢建後,興建了可通行汽車的柏油馬路,古道因此失去了交通的重要性而逐漸沒落。



古道範圍不大,從入口處客家伯公廟一直走到石門山與粗坑山登山口,來回全程約1.5小時,綠蔭遮蔽,蛇木叢生,還有潺潺小溪相伴,一路走來備覺神清氣爽,沿途種有許多油桐樹,隨處可見桐花飄落地面、水面,令人驚豔。沿途並有許多景觀資源及農作特產,五、六月盛產新鮮香菇,仲夏時節有嫩得出水的綠竹筍,初秋有茭白筍,秋末則是苦茶收成,一片豐饒農村景象。


01.


02.


03.


04.


05.


06.


07.


08.


09.


10.


11.


12.


13.


14.


15.


16.


17.


【延伸日誌】:


花開花落




土城賞桐去



步道‧土城‧油桐花



油桐五月花似雪



油桐花開大艽芎古道

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

雨霧中的竹子湖


陽明山竹子湖海芋花季,從三月底到五月初,竹子湖一帶山坡地,海芋花田盛開,不管是平日還是假日,遊客總是攜攘往來,也不管是天晴還是陰雨,人群也總是絡繹不絕。


在師友月刊總編大人帶領下,來到竹子湖拍攝照片,原本冀望陽光普照,老天爺卻給個陰雨綿綿的天候。縱令天候不佳,但海芋並沒有羞於見人而躲起來,仍舊嬌豔欲滴的盛開著,喇叭狀的白色花莖上,鋪滿晶瑩水珠,而山巒上迷漫一片雲霧,搭配上綠意盎然的海芋花田,就宛如人間仙境一般,如夢似幻卻真。


雲霧斜雨中的花田,有著花季的爛漫,有著生命的瞬間感動,走過花田,走過這一季陽明山的美麗燦爛。


連綿的海芋花田


看這一季的海芋


白色花莖葉片上的晶瑩水珠


日本小紅楓也燦爛


整片紫鳳凰讓人心醉


紫鳳凰與情人菊的邂逅


雨霧中的竹子湖



陽明山竹子湖海芋花季,從三月底到五月初,竹子湖一帶山坡地,海芋花田盛開,不管是平日還是假日,遊客總是攜攘往來,也不管是天晴還是陰雨,人群也總是絡繹不絕。



在師友月刊總編大人帶領下,來到竹子湖拍攝照片,原本冀望陽光普照,老天爺卻給個陰雨綿綿的天候。縱令天候不佳,但海芋並沒有羞於見人而躲起來,仍舊嬌豔欲滴的盛開著,喇叭狀的白色花莖上,鋪滿晶瑩水珠,而山巒上迷漫一片雲霧,搭配上綠意盎然的海芋花田,就宛如人間仙境一般,如夢似幻卻真。



雲霧斜雨中的花田,有著花季的爛漫,有著生命的瞬間感動,走過花田,走過這一季陽明山的美麗燦爛。


連綿的海芋花田


看這一季的海芋


白色花莖葉片上的晶瑩水珠


日本小紅楓也燦爛


整片紫鳳凰讓人心醉


紫鳳凰與情人菊的邂逅

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

冬日太陽的故鄉


北緯23.5度的一條臍帶,串連日月星辰的共同歸宿;北緯23.5度的一道弧線,劃分春夏秋冬的四季纏綿。



每次返回嘉義,總不忘到這兒走走,看看這台灣特有的地標物,矗立於省道旁的高聳地標,「北回歸線」大字明顯而耀眼。白天時特立於喧囂車龍外的傲然沉靜,夜晚時閃爍於藍天星空下的靜謐安詳,猶記那年整個輔導團揮軍南下,參訪於此的豐沛行囊,特有的教學場域,特有的建築標記。北回歸線印記,從負笈嘉義求學開始,每次搭車總會經過,那樣的鮮明卻又遙遠的記憶,不復弱冠的年少,北回依舊,而地標物已更迭,六代輪迴,牽動嘉義人的記憶敏感神經,往昔只是簡單的標記,如今這龐然大物,扮演起教育文化重責大任。



一條緯度線,穿越台灣嘉義花蓮兩地,穿越地球黃道偏移,23.5度的數字,不是樂透明牌號碼,卻成為全世界共有的數字定律,一種共有的智慧模式,讓23.5度維持不墜,太陽也為之依循,地球也為之傾斜,似是冥冥之中大自然的一種巧妙安排,23.5度,就這樣從古至今,延續到未知的久遠。



在北回歸線園區內隨性移動,諾大的廣場內,太陽系行星,星空星座,搭配璀燦的銀河步道,燈影人影,路燈車燈,交織於四周,可以品一杯23.5度的咖啡,可以流連宇宙蒼穹的星空魅影,每次到這,總有不同的景觀,流連也好,駐足也行,「北回歸線」總是以它廣大的懷抱,接納遠方歸來的遊子,撫慰每一個離鄉遊子的心。



北緯23.5度的一條臍帶,串連日月星辰的共同歸宿;北緯23.5度的一道弧線,劃分春夏秋冬的四季纏綿。


01.


02.


03.


04.


05.


06.


07.


08.


09.


10.


11.


12.


13.


14.


15.